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河南省开封市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生命线工程为抓手,以打造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为目标,通过生态化、绿色化、智慧化措施,构建智能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空间韧性、管理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智慧赋能,提升设施韧性
常态化开展管网、地下涵洞和桥梁专项检测,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目前共普查管网1572公里,建立三维管网6778公里,确认风险点位5067个,实施管网、泵站等生命线工程81项,搭建建成区168平方公里城市信息模型,实现城市本底、项目建设、内涝风险可视化,有效防范化解了一大批风险隐患。
开封市城市生命线监管系统
生态为本,提升空间韧性
实施金明池、西北湖、汴东调蓄湿地等25处城市蓝绿空间治理项目,高效利用城市蓝绿空间发挥滞蓄、净化、水资源利用等功能,借助生态措施消除积水点18处,减少内涝高风险区域0.72平方公里,城市抵御洪涝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开封市金明池治理工程
一图统管,提升管理韧性
在城管大脑“一张图”中,排涝场景设立“1+5+6”调度指挥架构,形成市、区、办事处和易积水点位的城市排水防涝四级责任体系,编制“三图三清单”,将防涝具体安排部署深入基层、直插一线。
对28座泵站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在73处易涝区域安装视频和雷达水位监控设备,在9座立交涵洞安装水位声光报警装置,并安装智能井盖监测设备875套、管网物联网感知设备30余套,利用城市管理大系统、大数据,推动排水管理与应急调度“一图共治”。
开封市排涝调度指挥大厅
通过统筹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不断加大新兴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应用的探索力度,让智慧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末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