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疫情期间,成都、许昌、杭州等多地放宽对占道经营的限制,被不少网友称赞为“重现人间烟火气”。日前,中央文明办提出,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从成都允许占道经营到文明城市测评给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开绿灯”,“地摊经济”成为当下基层城市治理的新热点,在疫后重振过程中,重新来激活“地摊经济”,既能稳就业,又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地方实践围绕“地摊经济”、城市管理与服务来思考当下“地摊经济”精细化管理之路,使得“地摊经济”烟火气与城市管理和谐并存。
1 盘活“地摊经济”获中央点赞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这并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给“地摊经济”点赞。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总理出席记者会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曾肯定“地摊经济”。他表示,“前两周我看到报道,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总理的点赞,既是为“地摊经济”撑腰打气,也是给城市治理“点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提出建议,在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最大活力。她建议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
“摆地摊”这个在过去一度被认为是污染环境、有损市容的经营模式,在新的政策规范和引导下,正在承担起激发城市活力和便利居民生活的责任,更成为增加就业的新动力。保留地摊经济、对小摊小贩多一些宽容,在两会期间得到了很多代表和委员的热议,这或是一场关于民生就业的城市管理新政的开始。
2 多地为“地摊经济”松绑
这是成都地摊经济的景象。
今年3月份,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率先“试水”鼓励地摊经济,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五允许一坚持”推动城市治理从“严管重罚”向“精细服务、严格管理”转变。
服务百姓,成都柔性管理再深化、再升级!5月28日上午,成都市城管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为有效规范前期实施过程中占道经营带来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市容及环境卫生影响等方面问题,成都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努力通过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现场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商贩摊主榜样示范、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摊区安全防护、城管巡查服务等“八项机制”,更加深入推进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在城市管理领域落实落地。
5月31日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错时延时服务精准推动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的通知》,更好地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全市社会治理能力,以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因工作性质或职责所需的相关部门,需实行“错时工作、延时服务”的不定时工作制。
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继成都之后,浙江、湖北、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的多个城市也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为摆地摊“松绑”。
比如,杭州市则在引导市民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通过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解决临时经营设施的难题,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成都市武侯区,摊位经营者手里都有一张带有编号的“绿卡”。上面标注了经营地点和时段,也明确了责任义务;
许昌新增设了九条街道作为便民服务的路段,同时要求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等部门为商户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长春允许利用有条件的公园、广场、空场,开办夜市、排挡;
怀化允许商家开展户外临时促销,允许农户、摊贩到指定地点规范经营等。
但各地都提到一个鼓励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扰民、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民休闲、不污染环境。可见,放开“地摊经济”并不意味一放了之,而是“放管结合”,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
图据21世纪经济报道
3 “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
目前全国多地都在结合地方实际围绕“地摊经济”编制相对应的管理细则,除了政府制定硬性标准外,还需城市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探索科学创新管理。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更是对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也迎来大考。
成都开放地摊经济两个多月以来的实践表明,开放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摊位设置是否占用了盲道、是否影响了行人通行,营业结束后的环境卫生如何治理,摊贩的食品卫生安全如何保证……这一系列问题,看似微小,但对于一线管理者来说,又是足够细致足够宏大。部分问题往往还意味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如果处理不慎,还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地摊经济的开放,绝不意味着曾经与摊贩“打游击”的城市管理者可以功成身退,反之更需要用精细化的管理解决新问题,纾缓新矛盾。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无序混乱的占道经营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交通安全秩序。规范占道经营行为,引导好便民管理经营和服务,是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4 科技为“地摊经济”精细管理赋能
疫情之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并解决管理困境、提供优质服务,有序推动“地摊经济”发展?
“地摊”治理,政通献策——数字政通作为行业领先的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提供商,每天都在为500个城市解决着100万条城市管理相关案件,针对“地摊经济”规范管理,数字政通以政策文件为依据,以各地城市管理者实际需求为基础开发了多种场景,善于从“地摊经济”的众多细微处发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人、物、摊位、垃圾等管理服务到位,助力政府部门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地摊管理中的“AI”创新应用
日前,各地城管部门纷纷出台管理细则,规定需在指定区域指定地点摆摊设点,有序占道经营,依托数字政通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目前已有效识别20余种城市管理场景,以游商摊贩在非规定时间、非指定地点摆摊设点、违规倾倒垃圾/暴露垃圾/垃圾箱满溢、车辆禁停区域管控、异常浓烟油烟直排预警、消防通道堵塞、明火点火识别、未按要求佩戴口罩等日常管理事件为主要防控目标,持续推进全国各地视频智能分析项目正常运转,持续监控“地摊经济”管理、环保、应急、安全等方面问题。
通过对接“网格化”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平台,实现对AI识别事件的立案、处置与核查,形成城市管理问题的全天候、非接触式、自动发现与流程化处置的闭环。保证在疫情防控期间,人力物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人员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日常问题的发现效率。
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地摊经济”管理服务的源头规划。对于城市管理者,开放哪些区域、道路用于摆摊设点是个难题。目前各地都沉淀了海量动态的城市运行数据和汇聚了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等数据信息的多网融合智慧城市大数据库,这个是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的基础。
地摊位置设置决策——通过对历年系统中积累的游商摊贩的城市管理案件的时间、地点加以分析,结合基础网格的统筹采集和物联网的智能感知,能够快速精准地分析出摆摊设点规划图,并结合这些数据提供针“地摊经济”治理决策辅助服务。
历史数据效果图
运行体征分析——基于数字政通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和“网格化”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平台实时更新汇聚各地的街面秩序、环境卫生、城市亮化、安全应急、市民投诉等多种上报数据,结合当地摊位位置、交通等多要素,通过数据研判和碰撞分析,对网格区域内的各种风险作出预警提示。
多种信息采集模式助力“地摊经济”管理精细化
数字政通结合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创新采集方式,丰富信息采集渠道,构建全新的采集模式,运用科技手段,本着解放人力,提高效率的原则,打造“技巡+人巡”的天地空一体化综合巡查体系,保证全方位、无死角巡查效果。
利用车载视频监控加智泊盒子设备实现车载视频智能识别,自动识别城市管理较为关注的各类问题,例如店外是否有烧烤作业和店内是否有油烟直排等。充分发挥了车载视频的高机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巡查了城区所有群众反映的所有重点地段。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价值取向,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是城市管理的使命。数字政通在市民通基础上研发地摊服务功能,市民可以快速搜索到各种类型的便民摊点信息,为市民提供“地摊地图”一览表等便捷功能,同时针对噪音扰民、纠纷等问题开通城管热线投诉通道,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市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发展“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不是矛盾和对立的,一个运行良好的城市管理系统必然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系统,新形势下城市管理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的相关功能,尤其要加强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功能。
数字政通目前已为包括成都,郑州,青岛在内的全国数百个城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公司愿意与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增加面向“地摊经济”管理服务的系统软件功能,共同推动城市建设,促进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