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2024” 数字政通合作城市案例展(三)丨助力北京构建地下管线运行管理“一网统管”

发布时间:2024-03-06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张网”建设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要求,构建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 一网统管”模式 ,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积极响应党中央,针对地下管线管理基础较薄弱、管理方式较粗放、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综合协调等问题,通过搭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地下管线防护平台,提升政府大数据决策支撑能力,加强感知地下管线运行管理态势,提高综合协调服务水平,带动各级各行业各相关单位健全管理机制、补齐管理链条、提高管理质效,逐步形成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超大城市特点的地下管线运行综合管理能力和模式。


一、注重基础信息整合,统一管理
全面汇聚北京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数据、管线基础数据、挖掘工程数据、管理机构基础信息数据、法律法规知识库数据和其他管理数据等,通过平台统一管理,集中发布,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权限的查询服务,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1709714393168562.png

二、加强管线安全防护,统筹协调
为防止施工破坏地下管线,保障地下管线平稳运行和施工作业顺利实施,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依托平台搭建建设单位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沟通渠道,在施工作业开工前,建设单位主动联系相关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建立管线防护的对接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可对建设施工单位与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之间的沟通配合过程进行监管,同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完成现有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形成动态跟踪、全程留痕的管理体系,实现工程信息透明化,问题一经发现,及时防护,全网通览。

1709714398109548.png


三、提升安全运行能力,实时管控
建立消隐计划管理业务系统,研判分析各行业各主要权属单位关于巡查养护、老旧管网、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基础信息、计划方案以及消隐计划项目进展等情况,实时了解各行业和主要权属单位地下管线巡查信息,及时掌握道路大修和管线消隐计划,通过平台统筹协调同步施工, 减少“马路拉链”现象。实现优化巡查路线和跨行业共享信息,实时感知全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态势,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709714408242014.png

四、完善井盖管理机制,高效处置
针对检查井和井盖设施管理单位履职情况不清楚、病害检查井治理情况不清晰以及实时抽查手段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智能化视频监控实现重点井盖的问题发现、问题预警,通过智能图片比对实现井盖病害问题和治理情况高效审核,推动各方履行地下管线检查井及井盖设施管理责任,减少因检查井及井盖设施引起的事故故障。

1709714419214839.png

五、实现应急资源调度,科学指挥
为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应急指挥功能,整合各个部门的应急相关资源,建设完整的地下管线应急管理业务闭环,实现对城市应急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对各类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应急预案进行收集、绑定、管理,实现平时多积累,战时有应对。针对突发的地下管网紧急事故发生,启动紧急预案,组织抢修力量,及时定位,及时处理,科学指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1709714465932768.png

六、提高公众主动参与、公开监督
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拓展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举报奖励的信息渠道,展示各个地下管线管理责任和首都城市运行社会责任情况,增强地下管线运行保护的公众参与程度,提升管理工作透明度,促进构建民众、政府、企业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市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1709714472348652.png

七、强化业务数据处理,综合分析
构建综合统计分析系统,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提升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效能。在集成现有系统管线调查统计功能的基础上,依据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历史数据、运行管理情况、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故障以及气象、季节、地质、施工等方面信息,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定期对地下管网的运行状态、管理状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形成综合分析报告,能够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提升问题发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改进工作提供指导参照。

1709714484657018.png

八、依托平台监督管控、减少事故发生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通过建设和应用北京地下管线防护平台,构建多跨协同的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模式。自2022年9月1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共有1531家建设单位发布了14393项工程信息,均建立了对接配合,且均未发生挖断管线事故。2022年全市发生施工破坏事故26起(均未在平台发布),比2021年下降58%,2023年全市发生施工破坏事故共7起,相比往年大幅度下降。地下管线防护平台已经成为防范施工破坏事故的“保险箱”,实现提升管线防护平台集中化,高效化、科学化、公开化、智能化水平。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扫描关注数字政通官方微信

京ICP备050407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899号 版权所有 2019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